溪口人物特寫 高鳴緯 凌名良
古典傳承與現代創新並進 長義閣掌中劇團的傳承革新之路
訪談劇團第四代年輕人高鳴緯團長、凌名良副團長
1945年成立的長義閣掌中劇團,距今已邁入快八十年的歷史。目前由第四代年輕人高鳴緯團長與凌名良副團長接手,帶領劇團走出另一片天地。如何讓能劇團保留古典文化傳承,同時又能兼備現代化創新意義,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,是他們承接後不斷思索的問題;同時,身為嘉縣老字號掌中劇團,無形中肩負著文化傳承使命。今年,劇團在扮戲之餘,也學習執行辦理各項地方創生計畫,從中擴展戲偶文化,打亮溪口鄉文化招牌。
老字號底蘊,打出劇團創作新思維
從小在劇團長大的名良,在阿公、阿嬤與舅舅的帶領下,一開始抱著好玩的心情參與廟會民戲演出,他猶記小學五年級時第一次拿到一個小偶,用木箱墊著腳,手伸出台上做了一個小角色的演出。後來陸續參與一些小角色或處理小事務等幫忙性質的工作。直到高中畢業進入大學的那一年暑假開始,正式成為核心劇團的一員,接觸的事務更為繁雜,除了四處演出外,在行政部分更需要親力親為。提到自己為何會繼續留在劇團的原因:「從小就一直在布袋戲環境之下,愛上那種演出的氛圍,再加上自己真心喜愛上布袋戲這件事,所以想要全心投入。」在八年前,正值21歲的他也曾擔任過團長一職,一開始剛接團長,因太過年輕而顯得生澀,感受到一塊七十歲的金字招牌從此肩負身上,內心總是有太多的擔心,但經過長輩們提攜與親身經歷後,對於整個劇團事務更能了然於心,更能馬上定位劇團未來可執行的方向。
除了帶領劇團團員嘗試不同的學習之外,在整個執行製作方向逐漸定位出可做的四個面向。布袋戲給人既有印象,觀眾群較多是以老年人為主。為了讓年輕人進入劇場,劇團嘗試開發不同演出性質的掌中戲劇場。第一種是「老戲薪傳」,主要是以前劇團所曾搬演的布袋戲為主,除此之外,其他三種系列都別具新意。
首先是「文學諸羅旗艦之作」系列,主要以諸羅在地故事為主。這是自民國105年劇團演出第一齣和嘉義地名有關的《忠義十九公》故事開始,搬演後頗獲好評。於是,後續幾年又推出嘉義城隍、周鍾瑄、王得祿、蔡牽等在地奇人奇事故事。有了更多累積後,於第五年因慶賀劇團75週年,將劇團於民國86年的原老戲復刻,與劇團成立75年間發展過程相互結合,推出《掌中家書朱一貴》戲劇,不僅故事具備創意性,還因於表演現場將劇團曾演出之手寫本、木偶等周邊道具一一呈現,讓觀眾感受到傳承創新的時代意義。
另一種是「銳劇場系列」,主要針對於跨界、創新部分,它與當代戲劇元素結合,具備實驗性質,例如:和現代劇團一起展演,或是與國樂團一起登台演出,甚至是不同性質劇場導演來做交流指導,因此吸引到不同領域的同好一起參加,也成功吸引到年輕人參與。例如在疫情這階段因戴口罩不方便演出,於是創造出一齣默劇《偶沉默了》,當時與國樂團合演,故以音樂來取代口白聽覺部分,受到觀眾不同層次的回饋。最後是「好丸搬劇場」,主要是以親子布袋戲為主。阿良說因為他的頭很大,所以在現場就叫做「貢丸哥哥」,而「搬」就是「搬戲」之意,主要能跟小孩子一起在劇場玩耍的概念,讓戲劇潛移默化有紮根概念,也因此常常上山到各地山間於偏鄉學校進行演出。
這四種劇場表演模式就在名良當團長時代後,逐漸確認下來,並朝向這樣的目標發展。
培育新生代工藝師:挽救布袋戲產業鏈的斷層危機
鳴緯是現任團長,在17歲時於台中正式擔任學徒,剛好自己恩師陳昭安和錦章總監是好朋友,認識了長義閣,於是有這樣的契機被老師引薦下中南部。因為從小常看廟會活動戲曲演出,耳濡目染覺得對布袋戲演出產生濃厚的興趣。大約在民國104年後固定於長義閣劇團幫忙,現階段則是擔任團長要職。除了固定的前後場團員培訓外,今年度最大挑戰,就是申請執行溪口創生計畫,希望能藉由計畫解決自己的困境以及劇場從業人員問題,並能對藉此能將溪口經濟帶動起來。
布袋戲的產業鏈培育部分。在偶劇團演出中,偶頭、布景、偶衣三種製作,因全台灣能製作的工藝師越來越少,導致單價提高,製作時間拉長,工藝師荒若沒有年輕人參與的話,就斷根了。年輕人對於偶製作產業也不了解,工藝製作本身也是比較辛苦,因此造成人才斷線,「無聊、不了解、辛苦,對這樣的產業就更陌生了!」其實本身產業具有商機,這一次藉由計畫,希能培育新一代年輕人,把溪口偶產業商機帶起來。
溪口產業動起來,也把產業鏈藉由溪口微旅行展現溪口能量。將各個溪口團隊的創生計畫藉由微旅行串接起來,舉凡手做、工作坊辦理、劇場體驗等,都是很好的行銷溪口方式。讓當地能見度增加,不僅增加來客數,也帶動溪口經濟。此外,偶藝術家駐點也是相當重要。邀請知名偶戲藝術家開設工作坊讓有興趣的民眾學習外,並藉由溪口人事物產生創作能量,增加溪口地方的曝光度。
最後由小型工藝博覽會,將培訓成果展現出來,並邀請全台灣偶製作從業人員,或是有機會開發訂單者一起參與,將這些培訓工藝師之作品於此時展售,並能拉長後續合作關係,繼續朝偶產業的方向邁進,也打響溪口偶製作產業能見度,讓大家想到要買偶工藝相關製品就是要來嘉義溪口鄉。
雖然當團長肩負重責,必須要先有一定的擘畫先見,還好這一個團體非常棒,能互相幫忙完成劇團所有工作。從阿良擔任前任團長時的基礎上,阿緯繼續努力著。
站在前人智慧與經驗上,年輕人的熱情與創意相輔相成,共同為布袋戲產業鏈的繁榮發展努力。這是一個讓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、文化得以傳承與創新的時代,有夢想得以讓年輕人攜手前行,共同開啟布袋戲新的輝煌篇章。
訪談/撰文:王祥穎
攝影:張瑞宗
#溪口鄉人物特寫
#溪口地方創生
#溪口意象
#長義閣掌中劇團
#溪口布袋戲產業鏈
#葫蘆軒戲劇文化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