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文德

溪口鄉人物特寫 游文德

棚架細絲緜緜,輕舞風中繾綣

訪問溪口鄉游東村老牌手工麵線老闆游文德先生

閒暇的午後,車子從溪口鎮上一路駛向游東村方向,下車地點正在一處產業道路旁的屋舍。走進去時,阿伯們已在喝茶聊天了。游老闆親切的和我們打招呼後,坐下來接受訪問。午後陽光斜映在屋舍,灑落在他黝黑結實的手臂上,儘管已忙碌了一個早上,仍帶著笑意,侃侃而談自己年輕時篳路藍縷從事手工麵製作歷程。身旁的游太太聽著大家閒磕牙,手上卻沒閒著,迅速捲起午後已風乾過才收下的麵條,一束束分好後裝置成袋。「我們家從沒掛招牌啊,麵袋子也沒印製商標,大家吃過了會繼續來找,來跟我買啦。不用廣告啦,客人口中幫我宣傳就是我的活招牌!」游老闆靦腆地感謝平日饕客的支持,讓自己能從十四歲一路做到現在,已超過五十年的時光!現在已七十三歲的他,麵線工作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即使兒女已成家立業了,仍維持每天製作。他說,手工麵線的口感在於嚼勁,從製作的搓揉、拉打麵糰的過程中,成就它的彈性,在送入饕客口中時,瞬間的風味盡在舌尖化開,質地豐富又有層次,細膩咀嚼起來柔軟中帶著滑順,這個手工勁力,就是游家麵線能勝出的秘訣。

紮實繁複的工作日常,成就一絲絲麵線的Q彈勁道

游老闆在小學畢業後就和製麵師父學習功夫,當時製麵有好幾種方式,他學的是從大陸傳來的福州麵線手工製法。那時的他,做學徒時才十四歲,學了兩、三年後,回自己的家開業。這種製麵功夫直到現在,每個動作都不能省,雖然現在有機器可以分擔幫忙,但很多的時候還是需要用手勁才能打造出麵條堅實的彈性。但這樣的工作性質,真是個完全靠體力活與技術的工作!游老闆說自己年輕時,半夜二、三點就要起床開始工作了。剛開始是「和麵」,在沒有機器的年代必須依賴手工去揉攪大桶麵粉,和勻後還要花時間讓它醒麵,持續再分成數團後,繼續執行「桿麵」過程,此時,讓麵糰變成一長條如手指頭狀大小,一邊用手捏,一邊繼續拋打拉長,且為了不讓麵條沾黏,以前都加純花生油,但久了後會有著臭油耗味,所以現在都改灑番薯粉邊揉邊灑。

再來是繼續「拉麵」的過程。將長條麵再製成更細條狀,這時稍可用機器幫忙處理,但夫妻倆仍是一人將長條送向機器,另一人繼續不間斷往下拉,這階段工作力道需保持平衡順暢,否則送上機器的麵條容易因中途不順暢,使至打結成塊狀而斷裂不成條。接下來是曬麵前綁製架上的功夫,此時需將變細之圓柱麵條,再次用手力,以揉、拋技巧固定於兩架子之間。只見游老闆滿頭汗卻仍富有節奏性,專注地將條狀麵甩拋置於鐵架上。曬前最後一步驟須將麵條上端架固定住後,托住下端鐵架後往下拉長,完成最後一次醒麵(行筋)工作,接著就等著到戶外風吹曬乾了。

上述這些拌、打、捏、拋等製麵動作,都是在後續甩麵前不可或缺的細節。經過大半夜工作後,時間來到早晨。約莫九點半後製麵工作繼續從屋舍移動到戶外棚架下。在大太陽底下接續要完成的,是「甩麵」步驟。一盤盤麵架上端固定於戶外鉤子上,而游老闆雙手握住下方鐵架兩端後,開始運用全身腰力、手勁,並配合腳步前後挪移著,來延展麵線長度。這帥氣撒拋的動作,將麵條一次次的拉長,直到甩出一定長度後,掛置另一處鉤子等待後續風吹曬乾。屋外棚架,麵線齊整地掛著,似一縷縷發亮的髮絲垂散在風中,任由清風垂擺遊蕩著,空氣中不時飄散麵線香氣。而麵線乾爽度也依賴風吹日曬幫忙,若遇雨季時,屋內也備有機器能輔助烘乾。這耗時的工作,每日從半夜忙碌到午後,每個步驟都紮實不可缺少。

尤其在南臺灣,白天大太陽下,甩麵工作須來回數次才能完成,相當耗時費力,沒有親眼目睹置麵、甩麵過程,無法體現做手工麵業者的甘苦,而游阿伯之所以不畏苦還能甘之如飴,除了天性樂觀開朗外,應該是長年有位寸步不離身的賢內助相互支援著,游老闆夫妻倆就這麼做著麵條,相伴扶持到老。

靠功夫,吃內行,麵線口感層次比較後就知道

說起手工的麵與一般麵線不同處,除了外表粗一點外,游家麵線還附有「手工印記」。游老闆說:「我的麵線大家都看得出來,因為置於架上,兩端都會有一個頭」。而吃起來的口感最讓游老闆感到驕傲,他說手工麵最適合汆燙過後,淋上豬腳湯、羊肉湯等,Q感十足特別好吃。游老闆近幾年還研發了一款手工黑米麵線,多了一道黑米磨製程序,將比例適當的黑米粉參入麵粉內,除了能吃到黑米的香氣外,並增添麵線高營養度。一上市後,受到不少饕客的支持喜愛。以前他製做好後,習慣放在鎮上柑仔店寄賣,但現在貨運宅配方式便利,需要的客戶電話訂購後,直接將麵線宅配到府,方便且迅速。

游老闆說他這手工麵線不加其他添加物,只有加鹽來防腐,他會跟客人說買回去後,可放室溫下半個月,但仍建議放置冰箱冷藏可延長1-2個月的新鮮度,也可冷凍起來要吃再拿出來,至少置入半年都不會壞。但也因為麵體只加鹽,很多人都會問如何煮出口感適中的好味道?游老闆教了個小秘訣,他說游家手工麵條有著較粗且耐煮的特色,所以第一次水滾加麵後持續等到第二次水滾時,先不要急著關火,另外再加一杯水繼續煮,直到再次水滾時,即可熄火打撈麵體入碗中,此時麵條口感既不會太鹹也不致煮到軟爛不成形。「我的麵是可以這樣煮的啦,其他的外面的可能不行這樣做,麵太細會煮到爛掉」,這就是游家麵條煮食秘訣。

對於製做手工麵這個功夫,游老闆笑說: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每天都跟麵粉車拚!」即便現在孩子大成家立業,做麵線這件事仍是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,不會閒著發慌坐著就睡著了。夫妻倆仍每天早起慢慢做,在沒有時間的壓力下,一天大約也能完成1-2包的量。至於孩子們是否要繼承家業,游老闆感嘆地說,這工作實在很辛苦,又要早起還要接受風吹日曬,所以他的心態一直是樂觀隨緣看待,想學就來學,絕不勉強子女們要接續他的製麵事業。

手持著游家手工麵線時,心懷溫暖。每一袋麵條都給人沉甸甸的感覺,裡面不僅包裹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情,以及對手工製作的堅持外,還蘊含著溪口鎮游東村那片樸實的風土人情。當品嚐這絲絲麵條時,美麗的滋味如波浪般在口中縈繞不散。

訪談/撰文:王祥穎

攝影:張瑞宗

#溪口鄉人物特寫

#溪口地方創生

#溪口意象

#游東手工麵線

#葫蘆軒戲劇文化工作室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